去年年底,海门某老牌企业甲团体因厂房土地被回购后寻找新的场地,后与当地乙公司签订了房产、土地买卖合同。双方商定,在厂房、土地过户后付一部门,余款待厂房、土地正式腾空交付后付清。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乙公司常年背负银行贷款,首付款拿到后都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了,并未及时用于发下班人工资。且公司房产土地出售后,大批员工面对下岗,尚余大量工人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未能支付。就在乙公司预备将厂房内机器设备、办公举措措施等转移到租用的新厂房内时,工人们感觉拖欠的工资拿去无望,对自家公司及购买土地的甲团体都产生了不信任感,因此开始采取堵门的方式、不让机器设备离厂等方式阻扰厂房搬迁。导致甲团体迟迟无法进驻购置的厂房土地,这也导致了乙公司无法根据合同拿到后续钱款,更无能力支付工人的工资。尽管当地政府多次协调无果,三方都处于僵持状态。工人们迫于无奈,拿起法律武器,选择通过法院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00余名工人一起去法院维权,海门法院一下子受理了上百个案件,第一时间为工人们开通“绿色通道”,加班加点立案。于是,这100多件案件瞬间涌进执行局。由于涉及工人工资,这些案件由海门法院执行局局长承办。
执行职员到甲团体了解情况,发出协助执行法律文书,又赶到乙公司查看现场。召集两家公司法人代表、工人代表、政府工作职员一起到法院进行执行和解。经由多次耐心细致的沟通,对各方的利弊进行分析,考虑了各方担心的题目,最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由乙公司承诺限期搬迁,甲团体承诺搬迁完成,双方交接后及时付款,同时工人不再阻扰搬迁。
理顺了关系,消除各方的隔膜,三方都表示满足。有了承诺,起初阻挠的工人们,还主动匡助搬运机器设备及其他物品。顺利搬迁后,甲团体也按约将钱款汇入法院账户。考虑到工人领款的便捷性,海门法院执行局主动与财务室、银行沟通,加班加点,将每个工人的工资款,开具成存单,及时组织了集中发放,
集中发放200余万元执行款。
“要不是法院从中协调,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这笔工资哦!”在工人工资执行款集中发放现场,工人们紧锁的愁眉终于伸展开来。7月31日,记者从海门法院获悉,一笔牵扯三方的执行案件,终于在海门法院执行局的组织协调下,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