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_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是“获得最高的产量、并保护土壤等生产赖以进行的资源,从而维护其永久的生产力”。这个概念包括:生产可持续性——为获得最大的可持续产量并使之与不断更新的资源储备保持协调;经济可持续性——实现稳定状态的经济,需要解决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和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问题;生态可持续性——生物遗传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得到保护和维持;社会可持续性——保障可持续的土地产品供给,同时还要既能使经济维持下去,又能被社会所接受,土地利用收益分配的公平性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是将传统土地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与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结构和过程、景观异质性)相结合,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一、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㈠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分析
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土地利用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保证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使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性质。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可以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进行评价。
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是自然-生物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土地利用系统可分出不同层次,在较低层次上,自然-生态因子起决定作用;而在较高层次上,社会-经济因素其主要作用,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土地利用系统由一定的土地单位和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构成。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应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从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对土地单位进行评价,并考虑这些因子在可预见的较长时间内的变化和稳定性。
2.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特点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不仅涉及到时间因素,还涉及到空间尺度。持续性是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土地适宜性是一种现状的评价,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评价一块土地在更长时期内是否适合于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只要在未来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未引起明显的或永久性的土地退化,通常认为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可持续的。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需要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综合考虑,但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侧重点不同。从地块-地段-地方-区域-国家-全球,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主要约束因素可能以此为农业技术-微观经济-生态因子-宏观经济和社会因子-宏观生态因子。
㈡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
1.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的结构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许多因子密切相关,不同因子由于其性质和特征不同,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影响不同,其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也有差别。评价可分五步进行:一是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二是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式;三是确定影响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因子;四是确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五是确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诊断标准。
2.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⑴生态指标。生态的持续性是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基础。通常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立地条件、生物资源等。更应强调土地利用对生态过程的影响。
⑵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包括经济资源、经济环境和综合效益三个方面。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近期和未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满足了经济评价指标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态和社会评价,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生态和社会上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⑶社会指标。主要包括宏观的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的承受能力,社会的保障水平,公众参与程度等。通常利用专家判断法、调查评价法,比较分析和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影响。
㈢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内容
1.生态评价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中的生态评价是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目前机器在较长时期内对土地的基本属性和生态过程的影响。生态可持续性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相关,如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能量交换、物种丰度、多样性在生物种群动态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评价是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基础。
2.经济评价
定量指标利润、成本、产量和商品率是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定性指标、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强调了土地利用的另一侧面。如果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生态上和社会上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即使其满足了所有的经济指标,仍需调整,否则将被放弃。
目前,全球土地退化是影响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最主要障碍,其原因主要在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不够。会对土地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过程的加速发展。土地退化现象表明,追求土地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生态特征将无法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是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是否符合社会的文化观、价值观和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土地不仅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一种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社会对土地利用的期望一直被经济学家作为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的依据,但土地利用的优化模式并非由经济学家决定,因为它是社会、经济、生态、以及美学的综合体现。在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土地属性的变化和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中的社会评价通常表现为社会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干预。如给与生态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减免税收或其他优惠。
㈣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程序
评价过程的核心就是综合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强调不同的因子,这也是决策过程中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的进一步讨论
关键问题是:如何综合判定和度量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能具有普适性的指标和方法还没有。因此,改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仍是学术界面临的任务。
㈠可持续性指标的选择方法
选取那些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取决与所采用的方法,迄今所见的指标体系,在方法上都可归纳为枚举法和综合法。
1.枚举法
枚举法力图按照一定的分类和层次将有关的因素尽可能地一一列举,并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判断其对可持续性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一个总的度量。
2.综合法
综合法不管系统的内部内部机构和机理,只根据少数能反应其表现的综合指标来评价可持续性。
㈡关于评价对象的几个问题
1.评价状况还是评价过程
2.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
3.评价地块还是评价区域
㈢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指标
采用系统综合指标来度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1.生产力
2.稳定性
3.恢复力
4.公平性
5.自立性
6.协调性
§6.6 城市土地评价
一、城市用地评价
㈠城市建设用地评价
⑴地貌部位
⑵岩性、土质和土壤
⑶水文和水文地质
⑷外动力地质过程
⑸小气候
㈡城市用地评价案例
采用的方法都是以对城市土地的综合分析为基础,进行土地评价,编制土地分析图和土地评价图。所谓综合分析,首先是指对城市范围内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不同土地地段具有不同的坡度、地貌破碎程度、地基承载力及工程病害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土地评价。
二、 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㈠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内涵和评价的目标
1.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内涵
⑴土地生产性。是指土地产生效益的能力
⑵生产稳定性
⑶经济的可行性
⑷资源的保护性
⑸社会可接受性
2. 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目标
⑴城市土地利用必须满足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⑵城市土地利用必须保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佳化
⑶城市土地利用必须保持城市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⑷城市土地利用必须保持城市居民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⑸城市土地利用必须保持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益的公平分配
㈡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
1.土地生产性
⑴人口容量
⑵建筑容量
⑶资金流量
2.生产稳定性
⑴城市土地规模变化
⑵土地利用结构
⑶土地综合质量
3.经济可行性
⑴土地经济产值
⑵土地自身价值
4.资源的保护性
⑴资源破坏状况
⑵资源保护状况
5.社会可接受性
⑴居住环境
⑵土地收益分配
课后习题:
1.什么是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这个概念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2.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应包含哪些目标?
3.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