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一般性制造业在上海生存空间逐步缩小,同时“产业升级”、“搬迁转移”等字眼被屡屡提及,都和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息息相关。其中“搬迁转移”即可理解为上海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的一部分。
疏解,即淘汰、搬迁、转移、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报告》中,明确提出“逐步推动城市非核心功能向郊区以及更大区域范围疏解”,由上海和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构成的上海大都市圈无疑为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的疏解转移大大扩展了空间。比如继嘉兴全面接轨上海之后,“上海6+1大都市圈”范围内的南通也表示将全面对接服务上海,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的疏解转移,努力建成上海“北大门”。
那么,要疏解转移的“城市非核心功能”究竟是哪些功能?
首先,要明白上海城市功能有哪些分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研究》把上海城市功能分为三种类型:城市核心功能、城市非核心功能、城市基础服务功能。
此处的“城市基础服务功能”是指为了满足本市居民生活所派生出来的需要的功能,包括服务常住人口的居住、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医疗、商业等功能。我们重点来谈谈“城市核心功能”和“城市非核心功能”。
城市核心功能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报告》,到2040年,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相应的,贸易、金融、航运、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和文化创意就是需要加强的核心功能。离岸贸易、航运金融、生物医药智造等也是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
上海需强化的功能清单如下:
厂房网">厂房出租"/>
城市非核心功能
简而言之,就是除了六大核心功能以外的、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发展目标不起决定性作用的功能,比如农林牧渔功能、一般制造功能、建筑功能等等。
可以从四个角度分类:
产业链角度:产业升级滞后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一般性制造业,主要指《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6)》中涉及的电力、化工、电子、钢铁、有色、建材等等行业。疏解这一类产业的方式是淘汰,禁止继续生产。如果要继续生产,那就需要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其他区域或者长三角以外的地区、甚至一带一路上非洲等地区寻找空间和机遇。
价值链角度:即核心功能里的非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贸易功能中的区域性批发市场、航运功能中的航空运输、港口物流运输等环节、金融功能中的后台服务环节。
对于区域性批发市场,应促进业态升级和经营方式转型或是搬迁转移。对于航空运输、港口物流运输等环节,在上海周边地区寻找分担上海航空运输压力的地方建立上海第三机场;对港口物流功能不再增加投入,远期逐步将相关功能转移到宁波、舟山等地;部分区域性仓储物流基地逐步外迁。对于金融后台服务环节,未来逐步推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徐汇滨江金融集聚区等区域的金融前台、后台功能分离,选定特定区域形成规模不等的产业集群或专业化金融后台产业集聚区。
空间布局角度:目前在主城区布局,但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可从主城区推出的功能。比如分布在主城区的一般性制造业功能,部分专业技术服务功能,一般性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检测等,部分科技创新功能,部分总部经济功能。
上海城区的范围已从“中心城区”扩展到“主城区”,外环线周边地区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所以此范围内的工业用地面临转型或退出,比如闵北工业区、徐泾工业区、吴泾工业区、莘庄工业区和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外环线外)的西部区域。待疏解的功能主要有化工、钢铁与船舶制造、机械与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机电制造、医药制造等。主要的疏解途径还是搬迁转移、转型升级、产能升级。
服务范围角度:指服务范围远超上海市域的,服务对象多是上海以外地区的人口的部分公共服务功能,主要是位于主城区的服务对象中外地病人比重较大的医疗服务功能。
厂房网">厂房出租"/>
*本文涉及的资料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中心发布的《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