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如何进行再创新?
内容摘要
创意工业说到底还是文化工业,创意工业园区需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基因,通过园区文化丰硕城市的文化内容与文化特色。
据《上海市文化创意工业发展三年步履计划( 2016-2018 年)》显示,上海将打造结构更优化、特色更光鲜、布局更公道、上风更凸起的文化创意工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海内出产总值均匀增速 2 至 3 个百分点, 2018 年末,文化创意工业占全市海内出产总值比重超过 12.6% ,为「十三五」末占比超过 13.0% 奠定坚实基础。 另据上海市经委的官方文件,截止 2015 年底,由上海市经委批准挂牌的创意工业园区有 88 个。在土地资源有限、立异模式乏力的瓶颈下,曾经引领上海立异风潮的这些创意园区该如何进行「再立异」呢? 官方药方:按「四新」尺度打造文创园区 2015 年,《上海「四新」经济发展绿皮书》发布,对经济转型进级和科技立异中央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惟。所谓「四新」指的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工业。 在上海市经信委、发改委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四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创意设计要与「四新」经济相衔接,从专业设计师主导转向市场需求主导,更加注重产品与服务使用价值的最大化以及客户体验与交付价值的重塑,把「四新」一体化体现在创意设计之中,力求改变行业规则、业态与贸易模式。这可以说是上海创意工业园区发展的一个指导思惟。
创意工业园区的枢纽是品牌化与规模化 目前,上海的文创园区数目并不少,但空间却相对分散,受制于单个园区的体量,园区与园区、园区与街区、园区与校区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并未形成工业集聚氛围,这直接限制了文创工业发展的联动与集群效应。因此,通过园区与园区,乃至与街区、校区之间的「三区」联合,打造同一品牌,进行组团式布局和工业投资式运营,是现有文创园区进行品牌化与规模化的一个可选之路。
在品牌化与规模化的过程中,创意工业园区需要对集聚带内的单体园区以及沿街建筑进行整体规划与再设计,并对配套业态进行调整,在引入文化创意工业相关行业与企业的同时,亦可进行相关创意产品或周边的销售,打造工业生态圈。
文化不能丢,寻求文化与经济平衡点 创意工业说到底还是文化工业,创意工业园区需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基因,通过园区文化丰硕城市的文化内容与文化特色。根据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文创园区的成功经验,凡是可持续发展的园区无不以文化立身。海内的文创园区目前多存在过度经济化、贸易化的弊病,以获取房钱为目的的所谓创意工业园区泛滥,终极只能沦为「收租」园区。因此,海内的文创园区在进行再立异时,应寻求文化和经济之间的新的平衡点,在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文化和作为公共认同、遗产及社会(尤其城市)凝结力的文化之间搭建新的嫁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