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改革新起点海南自贸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级城市规划有了最新动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呼之欲出,建设领导小组8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会议,大湾区的发展已经起风了。下面厂房租赁网的小编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端端的一个珠三角城市圈,究竟是怎么升级粤港澳大湾区的,甚至可以媲美旧金山湾区、东京湾、纽约湾?
我们都知道,全球60%的经济总量都集中在入海口地区,湾区城市群经济已经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形态。
中国想要在全球竞争中有强大的话语权,就必须打造出一个国际级别的城市群。粤港澳湾区天生丽质、本来就发达,最有资格和能力接此重任。
过去的珠三角,更多是指地理上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圈。
而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包括产业关联的“2区9市”。包括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9个城市。
这里,是整个中国经济三大区域的增长超核。这里是三核驱动,集中了中国三大“一线城市”!
>珠三角发展遇到的两个问题
过去,珠三角经济发展中遇到2个问题:
第一、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
珠江口的东岸,香港、深圳实力不用说,东莞、惠州,也正快速发展。这四个城市圈起来,比起西岸的中山、珠海、肇庆、江门的发展强大不止一点点。
第二,港澳与内地之间”被动”协同。
以前的珠三角城市圈的经济协同,都是倒逼的。比如,香港产业成本高,就向深圳转移,深圳崛起;深圳经济转型,产业成本高,就向东莞、惠州转移。
但现在,各地的产业转移成本都高了,整个城市群的发展便出现了瓶颈。
瓶颈如何打破?珠江口东西岸经济如何平衡?
粤港澳大湾区的出现,就是要打破这个瓶颈,因此也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
>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创新机遇
在全国1%不到的土地上,人口不足全国5%的三角洲地区,却产出了全国13%的GDP。这里过去有奇迹,现在更有机遇!
8月16日,一位行业大佬说,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有三个创新机遇:
第一,是把握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机遇;
科技创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大湾区将被打造成世界级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香港特区今年5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拟引入生物科技、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机械人技术、数据分析、金融科技等专业人才。
第二,是把握两区九市的产业特点分化的机遇;
大湾区的城市协作,每个城市的功能特色都不一样,这是产业合作的基础,功能互补,产业转移。香港可以提供资金,深圳进行研发,东莞中山负责生产,广州提供贸易平台等等。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最强大的资金支持、国际接轨窗口;
深圳——科技创新中心,生产力和竞争力升级的核心引擎;
广州——环球贸易中心,全球贸易的平台,生产力和资金转换的终端。
佛山、东莞、中山——新型制造业中心;
江门、肇庆——承接传统制造业;
珠海、澳门——旅游休闲中心;
惠州——承接深圳的制造业转移,以及深圳外溢的居住需求。
第三,是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的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金融重镇,拥有深交所与港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聚集全球诸多银行、保险、证券等跨国金融巨头。
有消息称,中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
建设领导小组方面的消息,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要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好港澳居民证件便利化、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大幅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等政策措施。
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