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一带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而对接上海一直众多地方政府热讨的话题,曾经江苏对接上海,大大影响了苏南地区的经济走向。而现在如何对接上海依然成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下面编者就来和大家探讨一番如何对接上海?
在江苏,对接上海,主动承接上海的辐射,曾造就了苏南开放型经济模式,成功实现了“内转外”。对外资的广泛和有效利用,是江苏改革开放后第二次成功的经济转型。
近一段时间以来,多个地方政府举办的“对接上海”的专题活动。粗略检索可以发现,不仅仅是临近上海的周边,苏浙两地的其他城市,都将对接上海作为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在和地方政府的人士交流时,都已意识到,与上一轮对接上海不同的是,开发区政策红利的竞争力已不明显。
地方政府也通过论坛引发各方“智力”大讨论:对接上海已成为共识,目的和路径很明确,关键是,怎么做!怎样彰显各地特色,与别人不一样?
招商引资怎么变?
当前,对接上海的论坛与地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一般共同举办。“现在落地的项目,都是牵引型的,以龙头之力带动区域内产业转型”,昆山淀山湖镇党政主要领导说。
淀山湖是黄浦江的源头,而淀山湖镇距离上海青浦区只有15公里左右,当日参加论坛的人中超过一半来自上海,很多中小企业从业者热情高涨,盼望能从对接上海的过程中获得商机。在展示的25个项目(总投资36亿元)中,投资达1.2亿美元的唯品会二期新仓项目成为全程的亮点,政府和企业都寄希望向全国代表性的现代化电子商务运营总部基地发展。
对于唯品会二期这样的项目,临近上海的地方政府敏锐捕捉到发展机遇——需要较大规模的用地、大量的用工,需要相对优惠的配套设施,需要快速通达上海(港口),靠近上海的优势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多位参加论坛的人士指出,过去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对接上海,现在要对这种思路进行调整,更多考虑技术层面与上海的对接。所以,招商引资不在于“招”,不在于规模,关键在于对项目的精准定位。
事实上,在临近上海周边的苏浙两省的多个地方会议发现,目前与上海对接得最成功的当属“旅游资源”。昆山发改委的人士表示,采用“套票”和“串联”方式,在过去的多年来吸引了很多上海资源,下一步希望交通更加便捷和当地的配套更完善,能够让人流愿意“住下来,并多住一天”。
联合起来“共同规划”
来自上海发改委的人士也表示,上海方面也意识到各地对接上海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各地更多“借”用上海的资源和优势,同时建议各地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规划”,防止各自为政,浪费资源。
“很多地方政府都派人来与我们衔接规划,并不是说我们不欢迎,而是希望能够有更高层次的对话。”上海发改委人士表示,大的谈好了,专项规划就方便了。
这得到了地方政府党政主要领导的赞同,“一个大规划里面,有很多小规划,以我们的层级能对接的仅是小的,并且修改的可能性很大”。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即使是现在与上海对接的交通设施,仍是遵循“各管一块、各建一块”的模式。(苏浙两省亦是如此)
因此,诸多论坛上的一个共识是,建议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层面的协调机制,沪苏浙联合起来,一起向国家争取项目,带动一体化的进程。当下可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分属不同行政管辖的收费站可以合并,减少重复建设”。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延伸城市道路与上海对接。淀山湖镇的思路是,通过对基础设施的调整,“从现在的高速到上海,转成未来的从高架到上海”。这就冲破了省际交通的行政区划限制,充分利用了上海的“城市规划”。
在交流中,临近上海的地方政府,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纳入到“虹桥商务区”,与之“功能”对接,理由是,“如向我们这里延伸,比上海内部自己扩展都方便,并且只要对规划略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