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 (最高等级) 。
-“绿建环评”(BEAM Plus)新建建筑(1.2版)暂定铂金级。
-“2014
环保建筑大奖”既有建筑种别——规划阶段或设计中的楼宇项目建筑的优异奖。
-2017香港工程师学会与英国工程师学会合办的“卓越结构大奖”香港保育项目组别——卓越结构大奖。
-“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论坛及大奖2017”住宅组别——银奖。
该项目是产业厂房建筑改建为公共租住房屋(以下简称公屋)的成功案例。为加快增加房屋供给,香港特区行政主座在2012年8月30日提出了十项短、中期房屋及土地供给措施。其中一项为改建香港房屋委员会(以下简称房委会)柴湾工厂邨大厦为出租公屋。这个决定不但可以在短期内增加巿区出租公屋单位的供给量,以配合单身只身人士和小家庭对公屋的需求,亦同时响应了地区人士要求房委会留存全港最后一座H型工厂大厦的强烈要求。
柴湾工厂邨大厦建于1959年,楼高6层。古物咨询委员会(下称“古咨会”)以为柴湾工厂邨大厦具文物价值,并在2013年2月20日会议上确认柴湾工厂邨大厦为二级历史建筑(注:二级历史建筑的定义为具特别价值而需有选择性地予以保留的建筑物)。房委会委托香港中文大学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央进行文物影响评估研究,包括选出柴湾工厂邨大厦的“别具特色的元素”、确定该项改建工程的保育指引、工程对文物的影响评估及建议缓解措施和将来的治理原则。务求令柴湾工厂邨大厦在改用作公屋之后能尽量留存本身的文物特性。
如将柴湾工厂邨大厦拆除重建新的公屋大厦或居屋,初步估计比改建只可多提供约百多个单位。然而,我们因应地区要求,留存本港最后一座H型工厦。实际上,透过改建计划,我们可较拆除重建提前约两年竣工,于2016年第三季在柴湾工厂邨大厦内提供共187个公屋单位。
在施工前,我们为建筑物进行清理工作,期间成功修复大量文物。为确保结构和物料符合最新的消防安全要求,我们为原有的楼板进行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令人满足,大厦的原有外观和约七成的建筑结构都可予以留存,大幅节省拆卸楼板和重新建造所需的工程,从而减少工程进行时使用的建筑物料、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我们亦进行了土地净化工程,以确保将来的屋邨租户能在安全的环境栖身或开展业务,免受土地污染所带来的潜伏健康风险。同时留存了大厦多项的“别具特色的元素”,还晋升了现有的防火安全、屋宇装备及无障碍等举措措施;举措措施包括消火栓/喉辘装置、洒水系统、后备发电机、两段亮度控制、双水缸设计、公共天线分布系统、电信举措措施及无机房升降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