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3年来,江苏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建立现代经济体系。而现在又有一大批重大基础产业项目在通州湾布点,下面就随厂房出租网的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严控长江带,石化钢铁行业战略性调整
让一江清水向东流,必须从源头上治污,积极稳妥腾退、化解长江两岸的落后产能,坚决破除无效供给。2018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省重化工业布局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严格限制在长江沿线新建扩建石油化工、 煤化工等化工项目,禁止建设新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一律不批化工园外化工企业”……《实施意见》为长江沿线划出了一道道生态红线。
“涉及长江的一切工作服务于生态这个前提,江苏严格门槛不打折扣,下大力气抓好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省发改委副主任祁彪以钢铁业举例说,江苏划出了3条红线。一是守住新增产能“红线”,全省钢铁总产能只减不增;二是坚守节能减排“红线”,从严把关项目工艺技术路线、减量置换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成后整体能耗、排放指标大幅优于原先水平,与项目承载地环境容量相适应,确保全省范围内能耗、排放总量大幅下降;三是守住规划导向“红线”,从严审核、把关所有拟实施项目的布局选址和规划导向。
严控空间不让分毫,我省启动了沿江地区钢铁、石化行业的战略性布局、战略性调整,利用沿海相关港区的码头航道、土地承载和环境容量等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承接省内石化、钢铁产业的转移。2018年11月30日,省政府与宝武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梅山钢厂搬迁至盐城滨海新区。常州中天钢厂的搬迁方向也已基本明确,搬往南通通州湾。
祁彪介绍,石化、钢铁业的调整方向,一是“严控长江带”,严格控制沿江地区的钢铁产能;二要“倒逼环太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手段,倒逼环太湖等环境敏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三要“整合低小散”,重点整合徐州等地区200万吨规模以下、能耗排放大的分散弱小低端产能向牵头企业集中。
切换新动能,沿海崛起世界级产业基地
我省重化工业的战略性布局,绝不是污染搬家和低端产能转移,而是按照“绿色化、基地化、精品化”导向,在战略性转移中,实现新产业、新企业的涅槃重生。
2018年12月14日, 连云港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等10大项目集体开工,标志着连云港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布局。
推动石化钢铁产业从沿江向沿海战略性布局,我省将在连云港徐圩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规划布局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以合成材料、新材料为主导产品的沿海化工产业集群。而在南通通州湾,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引领型临港重大基础产业项目开始布点。
“通州湾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拥有20万-30万吨级航道和公铁水、江海河齐备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江海联动、腹地开阔。”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在通州湾,投资53.7亿元的苏民新能源项目和投资25亿元的道达海上风电装备项目已经投产,总投资1380亿元的中天精品钢生产基地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00亿美元的台塑(通州湾)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签订了投资合作意向书。
这一轮战略调整,不但从源头上整治了沿江生态环境,更推动了沿海产业高地建设。采用最先进的工艺装备,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大幅提升了沿海产业带的产业层次。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说,“盛虹项目达到‘六高’要求:产业层次高、产品质量高、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安全环保标准高、劳动力素质高,到2021年,将建成国际一流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说,通州湾精品钢项目做到了“三高五一流”: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规划建设,实现了工业装备一流、生产技术一流、品牌品质一流、环保指标一流,单位综合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展中保护,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我省钢铁、石化产能的战略性布局和调整,腾出了沿江地区的环境容量和宝贵空间,有力地推动了长江两岸发展动能转换。
2018年9月,随着第三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召开,无锡已成为全球物联网产业、技术、资本追捧的热土,华为和阿里先后进驻鸿山小镇,腾讯成立国内首个TUSI联合实验室。
2018年11月,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南京项目实现量产,打破了台积电历史上的3项纪录:一是建厂最快,只花了14个月;二是上线最快,不到半年就投入生产;第三,该厂是台积电最美最有特色的厂区。台积电落户南京,吸引了上百家封装、测试企业集聚南京江北新区,使集成电路成为南京的地标性产业。
从物联网到集成电路,从大医药健康产业到新能源汽车,在我省沿江八市,地标产业相继崛起,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18年6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重点打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在省发改委工业处,记者看到了两张大图,八大主导性产业城市布局导向图和八大先导性产业城市布局导向图:新一代信息技术,南京、无锡;新型显示,南京、苏州;高端软件,南京、苏州、无锡;碳纤维、新材料,常州、镇江……沿江八市聚焦重点又集群发展,竞争合作,犹如百舸争流。
“破除旧动能,切换新动能,江苏正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型产业航空母舰。”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介绍说,从全国来看,我省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居于全国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节能环保产业占全国比重达25%,光伏产业占全国比重近50%,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30%。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智能制造逐步实现产业化。机械、石化、纺织行业主体装备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5%的骨干企业实现生产装备自动化。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围绕“1+3”重点功能区战略,全省制造业布局优化有序推进。从江北新区到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南京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试点示范加快布局,让长江经济带绽放“高颜值”。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同时,冶金、建材、化工等重化工业增长势头得到抑制,全省范围水土气等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7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2年分别下降35.3%、33.9%、5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