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股市上大面积的爆仓风险,民营企业可能很难得到当前如此高的关注度。几个月前,人们还在讨论“国进民退”,讨论民营经济是不是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到了该离场的时刻。忽然一夜之间风向全变,民营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关怀。下面就随厂房出租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近期的民企都享受到了哪些待遇?
为了解决上市公司的爆仓风险,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成立各种类型的纾困基金,规模超过4000亿元。
为了帮助民企在银行获得更多贷款,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了一个“一二五”的计划,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为了解决对民营企业的乱执法问题,司法部长傅政华表示,对民营企业经营中的一般违法行为,“可以通过说服、建议、协商等手段解决的,要以教育为主。”
为了解决民企被拖欠账款的问题,李总理表示,“要抓紧开展专项清欠行动,切实解决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总理还表示,“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国企,都要坚决杜绝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政府部门这样做更是有违‘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基本职责。”
如果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目前这一轮对民企的政策扶持,可以算是有史以来民企享受到的最高礼遇。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当前民营经济受到的扶持力度越大,反过来越说明当前民企遭遇的困境之深。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企业一直在夹缝和争议中艰难成长。直到1987年,私营经济才首次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当年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必须尽快制订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加强对它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在获得合法地位之后,民营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在中国经济的体量中很快就超过了国有企业。对于民企的重要性,最常引用的数据是“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那么,一直高速增长,在中国经济中超过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为何突然呈现崩塌之势呢?
时间推回到2016年,民营经济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件。
这一年,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突然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以至于国务院不得不派出9个督查组奔赴18个省市考察,以检查各地是否出现了阻碍民间资本准入的情况。
另外一件事情是,民营企业的利润增速突然被国企反超。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民企的利润增速都是远超国企,但是在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企和民企的利润增速分别是6.7%和4.8%,到了2017年,国企的利润增速更是达到惊人的45.1%,而民企只有11.7%,国企对民企实现了全面反超。
有了这两件事情的铺垫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会有大量民营上市公司在股市上面临爆仓风险,其实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那么,201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使得这一年成为民企命运的分水岭呢?
2016年,供给侧改革开始推进,尤其是去产能,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很多被处置掉的过剩产能都由民营企业来承担。原冶金部副部长赵喜子就曾经表示,“全国去除4500万吨钢铁产能的任务,河北省占了三分之一,在河北去除的1600万吨钢铁产能中,97%是民营企业的产能”。当大量民企被迫退出市场,自然也就会出现投资和利润增速大降。
大量过剩产能被清理之后,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上游原材料得到了释放的动力,煤炭、钢铁、水泥等开始大幅涨价。我国的上游行业多为国有企业所垄断,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下游产业,因此,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使得国有企业成为主要受益者。2017年,中石油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89%、宝钢股份净利润增长了111%,中国神华的净利润增长了98%。相比之下,下游的民营企业则承受了较大的成本上涨压力,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企的利润增速会大幅反超民企。
当然,民营企业自身的盲目扩张,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困境。从统计数据来看,国有企业近年来的负债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民企的负债率不降反升,这说明在国企降杠杆的同时,很多民营企业反而在逆势加杠杆。很多民营企业盲目扩张,在主业之外进入房地产等高回报产业,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经过这一轮前所未有的拯救行动之后,预计民企短期之内的资金问题应该会得到控制,风险继续升级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不过,民企的融资难和市场准入等顽疾也很难在一夜之间就得到解决,如果目前这场纾困行动不能解决长期性的问题,而只是一场运动式救援,未来民企可能还会重陷困境。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民营企业的重要性早就超过了半壁江山,假如民企崩塌,中国经济将会怎么样呢?
从GDP来看,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六成,如果民企大面积崩塌,中国GDP将很难保6,甚至更低。这几年国有企业虽然利润大增,但是依靠上游涨价带来的增长模式很难持续,中国对原材料并没有太大的定价权,如果原材料价格回落,上游垄断国企的利润随时会下滑。仅仅依靠国有企业很难止住经济下滑的势头。相反,如果民企能够重现辉煌,或许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线希望。
民企对中国最重要的贡献来自于就业,贡献了高达80%以上的城镇就业。就业稳定是社会稳定之源,从这一点来看,民企对就业贡献的意义甚至远超对GDP拉动的意义。
中国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远超国企。对当前中国而言,如果仅仅是经济增速放缓,这样的压力还可以应对,但是如果出现大规模失业,才是真正的风险。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当时的民企为分流下岗员工起到了重要作用。时隔20年之后,失业压力再度隐隐出现,和上一次相比,当前的中国经济更需要民企挺身而出,为就业和社会稳定再次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40年,已经证明了“民企兴则中国经济兴”,相反,民企如果崩塌,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遭遇重大挑战。
「民企,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