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探究 | 新阶段的城市会如何更新发展?
对于城市而言,均衡发展是一贯的目标,但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市场、资源的转移常伴随着多重阻碍;产业上的平衡也是一样。
在房地产成为各大城市财政秤杆重砣的今天,建立在广袤土地与坚固楼房上的稳态发展,究竟能否持久保证城市发展的鲁棒性,是一个问题;而国家的密集政策调控,与近一段时期房地产市场整体显露绷紧的现状,使之愈加地凸显和迫切化。对固有模式继续坚持和微调,还是对新型模式开展探索与创新,历史重演般又一次摆上了桌面。
01 大城市的荣光背后
城市发展历史的脉络往往是相似的,如同分形图案的边缘,微小的细节在宏观视角下显现的不是预想般的杂乱无序,而是惊人的一致。国内众多大型城市的发展依傍于早期政策的指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较为突出的例子就是80年代的“T”型结构,带来了东南部沿海和沿江地区的大规模兴起,如今的一二线城市中绝大多数都是这一潮流的受益者。
政策和规划造成的聚集型开发,人力、技术、金融、信息等资源的汇流,使得产业结构出现巨大变化,中心城镇以及核心产业如同空间中的一个个恒星,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也如引力场般无形而不可抗拒。
然而人人最冀望的稳态一如当午之日转瞬即逝,一系列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比如人口聚集带来的交通堵塞,工业成群但缺乏管控造成空气水土污染,产业竞争过盛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等等。
对于城市而言,均衡发展是一贯的目标,但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市场、资源的转移常伴随着多重阻碍;产业上的平衡也是一样,再加上不管是城市内各产业还是企业内部长期发展带来的粘滞性和对已有资源条件的依赖性,分散力度往往不尽如人意。
现阶段的初始平衡显然是不那么平衡的,或者说是已经老化的,因为相对长期的平衡反而影响了视野。保守的处理方式不仅难以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加速自身的衰退。早期的发达国家也常常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令人震惊的2013年申请破产的汽车之城底特律。
辉煌时代的汽车城
底特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辉煌的,以制造业为核心,福特、通用等世界顶尖汽车制造商都是其发展的优势和动力。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与今天的许多城市并无二致,在动荡与衰败之前,虽然汽车产业一直是这座城市的领军势力,但其实底特律很早就有向其它服务型产业转型的举措。只是信贷的压力,金融危机的打击,以及城市本身未能建立足够强大的多元经济体系,导致了最终的崩盘。
02 枯竭后的转型
如今的底特律,已经开始转型向创意型城市,对我们来说,比较有启示性的,是它衰败前人口与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主导产业包括楼市的繁荣,如此巨轮的沉没除了人们常见的历史必然性以外,更有众多隐藏在轨迹下的人为错误。
双面的底特律
资源枯竭、经济滞后、民生压力、环境问题、产业衰退等问题不止集中存在于新闻上的底特律,也同样存在于许多大中城市,比如90年代海口房地产泡沫破灭,留下了一地烂尾楼。从城市化历史来看,短视性已经成为了常态,阵痛甚至崩溃成了巨轮转向前的必备条件。
经济模型告诉我们当一个中心城市与周边卫星城镇的结构建立并趋于稳定后,产业的发展往往与人们的选择更为紧密,尤其是当城市已经较为成熟,问题初步浮现时,城市内的聚集力会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掣肘的主力。此时资源为主、一业独大等问题会成为主要问题,盲目开发土地规划建设却没有足够强大的新型产业结构作为支撑,缺乏地基的楼房最终是不稳定的。
同时开发模式的先进性和融合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压在房地产、制造业等单一产业上的旧模式竞争力必然逐渐下降,如果仍旧坚守在以往的常态模式上,衰败是可以预见的。城市建造靠的是产业和人力,只有创新产业结构,创造新的需求,才能实现发展而不是被逐渐淘汰。
03 智慧新城的崛起
新型城镇建设规划中,人口转移、服务业纵深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制度改革、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等成为下一阶段产城发展的机遇。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了多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出现,产城融合、特色小镇、蜂巢城市、科技小镇、生态小镇、智能小镇等一种或多种模式已经在一些城市初步建立起来。
近十年来,国家GDP增长迅速,但城市整体创新水平提升并不显著,除了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个别城市以外,大部分城市仍旧维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再次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未来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在如今人工智能、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赋能不只是城市开发的助手,更将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新的发展模式,重点不在多新,而在于更多地契合人们的需求。在新城市生活场景中,众多新老领域已经开始了智能化的战略部署:
在安全管理方面,安防摄像头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增长,但仍与美欧国家有较大差距;基于分布式大数据存储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已经成为新的智能化监控的技术核心,可对车辆、人员等进行追踪身份识别和分析。芝加哥城市信计委管理的“灯柱传感器”已经遍布街道,成为城市数据的时时采集站。
同样在交通方面,智能化的停靠、出行,辅助与自动驾驶等技术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通过智慧交通建设,利用监测辅以拥堵税,使交通拥堵水平降低了25%以上。
水、电、气、暖等能源是城市管理中的重点,在生产、储存、输送、使用和再利用方面,新型智能化的判断、监测和调度是实现能源节约的最优方式之一。迪比克作为美国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在水电油气资源方面已经完成了数据建设,智能化响应居民需求。
在余杭等几个先行的国内示范小镇,AI+的智能服务已经出现,并在政务、餐厅、展厅、广告、零售、银行等人们经常需要的场景中显著提高了服务水平。
在楼宇建设方面,综合管理系统大大优化了传统管理方式,一体化地管理电梯、机房、办公室、网络、门禁、能源等多个环节,不仅减少了人力和时间,也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在娱乐、休闲、零售、教育等方面,智能技术也在不断开发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改善人们的体验。
如果说信息时代把城市搬进了网络,那么数据时代将把数字化城市搬回现实。口号不是根本,解决问题才是创新的判断标准。产业更新换代加快,城市开发的固有模式也不会永远不变。正如过去二十年互联网从陌生到必不可少,过去十年智能手机全面取代老式电话,全国乃至全世界引发网络与移动数据革命,新型的智能化城市必将逐步迈入历史舞台,居民的生活智能化、便捷化将由交流、支付方面扩展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在国家向全球伸出双手,城市发展向全世界顶尖看齐的今天,解决现有的环境、交通、居住、服务等问题,发掘满足人们更多层次的需求,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创造全新的发展模式,才是城市焕发活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