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土地百科>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我要发布 我要推广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自建厂房厂房出租厂房租赁工业厂房工业厂房购买厂房结构厂房结构厂房出租厂房厂房出售厂房出售厂房设计出租厂房厂房验收厂房转让洁净厂房厂房造价厂房招租独院厂房丙类厂房厂房租金厂房拆迁净化厂房二手厂房园区厂房厂房规范简易厂房办公厂房厂房结构求租厂房
相关推荐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发布日期: 2018-11-28     查看:3404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土地规划

  第六章 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第一节 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第1条 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精心保护太行山和燕山山系绿色生态屏障,以及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积极建设以九片楔型绿地为重点的环中心城生态绿化系统,以及分布在大兴、通州、顺义、房山、延庆等区县内的九个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构筑适应北京“宜居城市”建设要求的绿色空间体系。

  第2条 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重点保护山地、河湖湿地、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未利用地开发,尽量减少对湿地、河湖水面、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占用,逐步降低开发补充耕地的比重。规划期内,确保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水面等地类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在76%以上,山区同类用地比例在92%以上,平原同类用地比例在55%以上。

  在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坚持生产、生活与生态并重,逐步提高各类生态用地比重,适当扩大林地规模。强化环中心城绿色空间和城市绿色廊道的建设,推进首都和谐、安全、高效的土地生态安全系统建设。规划期末,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18平方米。

  第3条 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适宜开发区,指导各类开发建设行为。

  (1)禁止开发区包括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中心城绿线控制范围、河流、道路以及城市楔型绿地控制范围等,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和开发行为。

  (2)限制开发区包括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山区泥石流中易发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地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森林公园、农田林网、山前生态保护区、文物地下埋藏区、绿化隔离地区以及中心城外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机场噪声控制区、高压走廊、污染集中处理设施附近等,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

  (3)适宜开发区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以外的区域,是城乡发展和建设优先选择的地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第二节 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第4条 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维护并强化区域水系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护或恢复河流、湿地、坑塘和自然灌溉系统;构建由河道、湖泊、水库、滞水湿地等构成的多层次湿地系统,保护浅山区和山前洪积扇地带的地下水补给区以及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南水北调中线等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地下水源地和水利工程用地。

  第5条 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保育山区森林、大型湿地等生态源地,维护平原小型林地、农田和湿地等生态斑块,建立水系、林带、文化遗产线路、郊野公园等生态廊道、文化遗产廊道和游憩廊道,积极推进以生态源地、斑块、廊道等构成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构建城乡融合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

  第6条 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1)结合山区、平原和流域差异划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土资源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小流域治理。

专栏6:北京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分区

一级区亚区区域综合整治的目标定位Ⅰ 山区Ⅰ1 潮白河山区水源保护、生态屏障、灾害治理的重点区域Ⅰ2永定河上游妫水河山区水源涵养、风沙治理、生态屏障的重点区域Ⅰ3北运河山区该区西北部是风沙的重灾区,整治目标为生态屏障,重点发展林业、生态旅游Ⅰ4永定河-大清河山区灾害治理的重点区域,生态屏障,生态旅游Ⅰ5蓟运河山区水土保持、果树种植Ⅱ 平原地区Ⅱ1北运河平原区风沙治理、适度建设、城市发展Ⅱ2潮白河平原区风沙治理、适度建设Ⅱ3蓟运河平原区生态农业、适度发展Ⅱ4永定河-大清河平原区风沙治理、适度发展

  (2)潮河、白河、怀沙河、妫水河等水系的深山地区,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核心,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水污染;泥石流重灾区和采空区,鼓励居民点整体移民和搬迁,防治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设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水源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安全维护重点项目。平原地区努力减少地下水开采,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林种、树种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的沙地生态系统。

  (3)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环境修复工程,结合矿山关并,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投入力度,消除或减轻灾害隐患,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适度开发建设浅山区。

  第三节 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第7条 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1)城镇地区。按照高效节约、生态健康的要求,重点加强城郊林网系统建设,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基本生态用地需求,促进“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生态格局的形成。

  (2)乡村地区。以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努力减轻农业污染,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着力发挥农业用地的生态效益及景观效益,不断优化特色农业布局。

  第8条 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1)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保育与局部适度开发相结合,力争做到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强化山区的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精心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把山区建设成为良好的首都生态屏障。

  (2)本着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富民养山、区域统筹的土地利用原则,加强恢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努力建设生态山区、和谐山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果业等,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山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山区脆弱生态系统,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4)提倡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整体最优、适度分配、持续协调、动态发展,结合浅山区和深山区的自然经济特点,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形成分级配置、分类引导、各有侧重的土地利用模式。

  第七章 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第一节 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第9条 近期规划目标

  从现在起到2010年,积极引导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和建设用地理性增长,保障中心城、重点新城等重点地区和必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要,不断促进首都绿色空间建设和生态安全体系构建,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高效运行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0年,力争将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480平方公里以内;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力争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261平方公里(339万亩);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不超过213平方公里,其中占用耕地不超过133平方公里。

  第10条 近期规划要点

  (1)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从现在起到2010年,伴随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中心城功能的有机疏散,北京各项建设的用地需求仍处在较为强劲的增长阶段。北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本着“严控总量、理性增长”的原则,集约高效地建设中心城和新城,引导城镇用地集中紧凑发展,并通过重点整合各类建设用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2)确保奥运后经济平稳运行。近期建设用地重点投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民生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建设五个方面。

  (3)有力促进新城的启动建设。重点保障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的建设用地供应,提高新城建设用地效率,优先保障文教、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4)积极推进土地资源的空间整合、整治和集约利用。有重点地保障京沪、京广、京哈客运专线及京津城际铁路等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土地整理,严格控制规划绿色空间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增长;加快加大独立工矿用地的整治力度,加快山区关停矿山的生态治理。努力控制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抑制土地退化趋势,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河道综合整治、以康庄等五大风沙危害区为重点的风沙治理;严格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加快以太行山和燕山山系为重点的山区绿化工程建设,推进环中心城绿色空间建设。

专栏7:近期规划重点项目

一、机场、轨道交通及配套地铁四号线、地铁九号线、地铁十号线二期、轨道交通亦庄线、地铁八号线、地铁六号线、轨道交通大兴线、地铁七号线一期、地铁十四号线一期、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段)、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北京段、地铁十五号线、轨道交通房山线、轨道交通西郊线、轨道交通昌平区线、首都第二机场、地铁四号线北延、地铁十六号线、M15延长线二、高速公路京承高速三期(密云沙峪沟~市界)、京包高速(六环~德胜口)、京包高速(五环~六环) 、西六环路(房山区良乡大件路~海淀区寨口)、京开高速(辛立村收费站~市界)、京石第二通道(108国道~市界)、密涿支线高速、京台高速北京段(五环路~市界)三、交通枢纽及配套一亩园公交枢纽、四惠交通枢纽、宋家庄交通枢纽、石景山苹果园交通枢纽、北苑北公交枢纽、望京公交枢纽、阜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车辆系统四、水务治理 永定河(卢沟桥至三家店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延庆县再生水厂、清河再生水厂二期及再生水利用工程、南干渠工程、大宁调蓄水库工程、东南郊水网建设工程、卢沟桥再生水厂工程、门头沟区再生水厂、昌平新城昌平再生水厂、刺猬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永定河流域山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二期工程、郭公庄水厂工程、团城湖调节池工程、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工程、中心城区再生水用于城市河湖环境改善工程、北运河榆林庄闸改建工程、海淀区上庄再生水厂、大兴区黄村再生水厂、房山区城关中水处理厂、通州河东新城再生水(中水)处理厂、平谷区自来水厂工程、酒仙桥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高碑店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小红门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北小河再生水深度处理工程、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水管线改造工程、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工程、马草河(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南四环)、治理工程、丰草河治理工程、萧太后河(通惠排干~通马路)环境治理工程、中关村创新园内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周家巷沟及东埠头沟)、昌平新城东沙河生态湿地工程、重点镇治污工程(怀柔区、平谷区)、2009年都市型现代农业节水工程、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体系、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体系、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水资源利用体系

 

第11条 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1)从2010年到2020年,北京土地利用将进入优化整合、全面建设国际城市和生态城市阶段。城市发展将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建设用地增长将逐渐趋缓,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将明显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幅改善。

  (2)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达到或接近人口高峰年,人口机械增长的吸引力大,北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土地利用方式将全面转向盘整、优化存量用地,土地退化趋势得到全面遏制,生态用地规模将有所增加,北京将发展成为高效运行、环境友好、空间集约、社会和谐、安全健康的现代国际城市。

  第二节 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第12条 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坚持人口、就业、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原则,推动中心城功能疏散,引导人口、产业向新城(特别是重点新城)适当集中,合理配置各区县的各类用地。各区县应结合土地利用分区的引导管制规则以及中心城、新城、镇用地合理布局的要求,紧密衔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十一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协调功能定位、产业导向和城乡区域用地布局。

  第13条 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切实加强对区(县)规划各项指标的调控,严格执行方案要求(附表3),明确相应的强制性要求:

  (1)落实上级规划各项用地调控指标,不得突破上级规划要求。

  (2)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依据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标准,科学合理调整基本农田布局,确保基本农田质量有提高。

  (3)落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严格落实空间管制制度,提高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

  (4)落实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项目和重点区域,严格贯彻执行“先补后占”的相关要求,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实现。

  (5)优先落实基础性生态用地,落实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的“两基”用地布局,引导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布局。

  第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节 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及制度

  第14条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1)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制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各级政府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责任的考核体系,将实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五不准”执行情况、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执行情况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2)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必须符合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类规划的用地规模和标准,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

  (3)完善逐级调控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的控制。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以上级规划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上级规划分解的各项用地指标,并在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目标、结构布局等方面与上级规划做好充分衔接。

  第15条 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1)强化土地利用计划调控,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解落实计划指标;严格以实际用地考核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执行,防止超计划批地用地。

  (2)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和管制规则,以及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审核项目用地。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的,不得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3)加强用地审批的批后监管工作。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地籍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征地后项目建设开发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4)完善重点工程用地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

  (5)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条件和程序,严禁违法违规修改规划行为,切实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

  (6)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评价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管,充分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执法检查等各类调查成果,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定期公布规划执行情况,督促和引导各级政府严格实施规划。

  第16条 强化土地规划监督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土地规划执法监督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土地规划实施的舆论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建设垂直型的监察体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基层监管力度,推广监察员制度。对于违反土地利用规划批地、用地的,依法查处,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第二节 完善促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的保障机制

  第17条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

  层层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建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制定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第18条 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健全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力度,建立区县间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转让机制。

  第19条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1)各级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将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施规模化保护和建设。鼓励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通过调整补划逐步向保护区集中。

  (2)加大土地整理复垦资金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投入,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鼓励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规划期内已安排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独立建设项目,以及在布局走廊范围内的交通、水利等线性工程,占用耕地面积不突破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预留规模的,视同为符合规划,按一般耕地报批,按基本农田补偿。

  (4)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一般耕地在未被建设占用之前,应遵循基本农田管制和建设政策进行管护。

  第20条 探索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的储备与管制制度

  对于需要长期保育和维护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空间,纳入生态用地储备,逐步建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明确用地管制规则,严格限制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的利用方式,促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生态安全网络建设的有机衔接。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的绿化代征地按非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节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第21条 建立新增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制度

  (1)在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搭建指标交易平台,优化城乡区域用地结构布局。

  (2)区县内各类开发区用地增加应与乡镇、村级工业用地减少相结合,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整合。

  第22条 制定有利于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激励机制

  (1)强化价格调节机制。提高占地成本,发挥地价杠杆作用,遏制土地粗放浪费;加大土地保有成本,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盘活用好存量土地;研究利用存量土地的税费优惠政策。

  (2)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积极利用废弃的建设用地,对可以收回的,依法及时收回并重新安排使用。

  第23条 制定各业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

  运用市场准入门槛、经济杠杆和供地政策,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探索建立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的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体系,特别是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标准、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

  第24条 加强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论证

  按照统筹兼顾、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体育、行政办公等公益性项目用地方案论证,严防重复建设、贪大求全、浪费土地资源,鼓励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少占耕地、避让基本农田,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有序利用。

  第25条 提高建设用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1)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严格限定划拨用地范围,积极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等用地,逐步实行有偿使用。

  (2)建立全市土地储备制度。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建立全市土地储备开发计划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储备开发制度建设。

  (3)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全面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加快集体土地和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障土地发展权利和权益,显化土地资产价值;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第26条 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立法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土地用途管制、规划修改程序、规划动态监测和实施评价、违反规划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为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第27条 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加快北京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土地规划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规划数据库建设,实现与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的整合应用,为土地业务审批带图作业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以图管地”的目标。

  第28条 加强规划宣传,推进民主决策

  加强规划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规划宣传,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全社会依法用地、依规用地、科学用地、节约用地的意识。

  第九章 附 则

  第29条 本规划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生效。

  本规划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人:土地出售 标签: 上海土地 江苏土地 浙江土地

温馨提示: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