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的集团和小天鹅A双双公告,美的集团正筹划与控股子公司小天鹅的资产重组,关于此次重组,无论是美的集团还是小天鹅都未透露更多细节。美的与小天鹅的这番重组,是否又是剑指海尔呢?下面就随厂房出租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9月9日晚间,美的集团(000333)和小天鹅A(000418)双双宣布停牌,美的集团表示,正在筹划与小天鹅相关的资产重组事项,拟定于9月11日召开董事会审议资产重组相关事项。
本次公告并没有透露更多有关重组的细节。截至目前,美的集团已直接和间接持有小天鹅A和小天鹅B合计52.67%的股份,是其控股股东,同时美的集团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方洪波也兼任着小天鹅A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
从股权上来说,美的集团是小天鹅的实际控制人,而从公司运营来说,小天鹅与美的又是两个独立品牌。从这次重组来看,一直以来走多元化战略的美的集团,依旧没有放弃在洗衣机市场的开疆拓土。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旦美的集团此次重组完成,中国将形成美的、海尔等几家白色家电集团,真正进入寡头时代。届时,在洗衣机领域,美的将与海尔直接对峙,那么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的较量孰优孰劣,胜负几何?
美的集团早期一直是高度集权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创始人何享健牢牢把握着控制权,几乎所有决策都需要他最终拍板。1996年,随着市场波动,美的内部管理层级过多、效率低下的弱点更加凸显,美的集团的经营销售都暴露出很多问题。无奈之下,美的不得不实行改革,将原有的电饭煲公司和小家电公司合并,成立了小家电事业部并授予一定的决策权。这一改变效果立竿见影,随即在1997年美的全面推行事业部制度。
从1996年到2001年,美的搭建最初的事业部制,主要目的是改变创始人何享健既抓经营生产又抓销售,几乎所有事务都需要找创始人决策的局面,通过分拆事业部进行授权,压缩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在1997年,美的集团按照产品划分,组建空调、电饭煲、小家电、风扇和电机五大事业部,希望把强势产品线打造成利润中心。在管理上,对事业部充分授权,事业部内部涵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功能,并且独立核算,成为较为独立的经营实体。而集团则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主要负责战略投资和管理服务,把握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当然,集团层面除了财务和人事等职能部门外,仍设有销售和生产等部门,进行集团层面的大客户维护和生产协调指导。在构建事业部制的过程中,美的也实现了一批创业元老的退出和中层干部的培养、并引入一批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13年,美的回归整体上市时,实行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围绕着产品线,设立了4大板块:9个事业部、4大业务平台、总部8个职能单元和3个战略发展主体。其中,各事业部以产品为中心,下属拥有独立的产品,自主维护市场,享有极高的自主经营权,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产品线划分事业部,有助于专业化生产和管理,可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节约经营和沟通成本。事业部的经理相当于是一家单体公司的总经理,在独立经营一家企业,也有利于培养全面经营人才,为整个集团培养人才。充分的放权也进一步解放了集团高层,让他们专注于把控集团整体发展战略。总部则主要是加强审计、法务等风险与合规管控,将人事、财务等实行一体化管理。
美的系的意图
“全心全意小天鹅”,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多年来,小天鹅保持了稳定的营收和净利润,如今位居中国洗衣机市场的前列。
美的是小天鹅的控股股东,目前其直接和间接持股小天鹅53%的股份。美的也意在将小天鹅打造为旗下洗衣机业务的核心平台,然而美的与小天鹅的“双品牌”策略也留下了隐患。
业内人士称,由于实施双品牌策略,小天鹅不可避免地与母公司美的产生大量关联交易。小天鹅在2017年实际发生的关联交易总金额为77.46亿元,占公司当年总营收的36%左右,且主要都是与美的及其下属子公司产生。减少与子公司的关联交易,不排除是美的本次重组推出的原因之一。
如今面对市场环境的改变,美的也围绕智能战略在各事业部和子公司展开一轮调整。
据了解,为推行美的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从去年开始,美的对各事业部进行调整,而小天鹅洗衣机与美的旗下洗衣机一直存在同业竞争关系,或也将进行一轮资产合并。家电业分析人士丁少将认为:“美的自去年来对数个事业部进行了调整,加强了业务线协同。此次美的推进其与小天鹅的资产重组,可以让双方资源更好地对接,同时实现事业部管理的优化,推动洗衣机业务做大做强。从趋势来看,双方业务整合的概率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