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个月里ofo频出收购传闻。近日又被传出ofo和滴滴之间以2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达成了协议,但是消息出现后不久,ofo的联合创始人于信便在朋友圈里辟谣。ofo在辟谣之后并且上传新业务,然而这个新业务却引发了广大网友的不满,下面就随厂房租赁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已经是最近第四次传出ofo被滴滴收购的消息了,但是每一次ofo方面都迅速辟谣,看来这一场收购大战还会继续僵持下去。共享单车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发展太快而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也成为了大量共享单车品牌的“催命符”。就连摩拜和ofo这两大巨头都在债务面前摇摇欲坠。
随着滴滴推出的青桔单车和有阿里巴巴撑腰的哈罗单车大面积投入推广,面对价格竞争,摩拜和ofo又不得不在烧钱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摩拜面临10亿美元不能偿还的债务,选择抱上美团的大腿,以27亿美元的价格被美团收购。同样ofo的资金链也是不容乐观,为了尽快变现,ofo想尽了各种方式出售广告位。车筐、车把以及车座等都被出售给了广告商们,除了在车身上的不同部位张贴广告之外,ofo还在App上线了短视频广告业务,用户在开锁时将会看到一段5秒钟的广告。
这是在ofo否认被滴滴20亿美金收购之后上线的一项新业务,这样或许可以快速的招揽到一批广告商。但是这也遭到了很多用户的吐槽,因为看广告花的是用户的流量,很多用户就表示很心疼、无法接受。
据了解,ofo短视频广告业务命名为“视听风暴”,即合作伙伴和用户通过在ofo平台上投放定制化的有声短视频,获得海量曝光,提升品牌价值。据悉,首批上线的合作伙伴包括可口可乐、趣多多等品牌。广告的具体呈现方式是,用户在扫码开锁时可观赏到5秒钟的品牌广告视频。据ofo官方称,这是继品牌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业务后,公司推出的第三项广告业务。营销人士分析认为,共享单车用户在扫码获取开锁密码时,全部精力会专注在App的开锁页面上,此时植入的短视频广告触达率很高。
然而ofo的这一商业化探索新举措却引来网友纷纷质疑:为何要花用户的流量看5秒视频广告?而对于花自己的流量看广告,网友们表示很心疼、无法接受。可是据了解,目前在头条、微博等平台上都有短视频广告投放,用户在无wifi环境下刷微博、看新闻,都会有几秒钟广告闪现,没能引起网友注意。而ofo也推出了短视频广告,却被网友评论是“为赚钱饥不择食”。
不过从上述风波可以推断,短视频广告模式目前被市场普遍看好。根据第三方机构Trustdata的最新报告显示,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的快速崛起,大部分用户均已习惯在碎片化时间观赏短视频。“以ofo千万级的日订单来看,品牌商的短视频广告日展示量非常巨大,其效果甚至可能将超过部分地铁、公交广告。” 以上营销人士进一步分析称。据了解,长期与ofo有紧密合作的广告主也验证了专家的分析结论:“共享单车的使用频次高,在这样高频刚需的出行场景中,品牌短视频广告也更易触达用户、强化用户对品牌的认知。而且短视频广告+共享单车的创新结合,也会激发更多用户的话题讨论兴趣。”
也有市场观察人士担心,ofo小黄车接连推出的商业营销措施,会导致忠实用户的流失。据了解,之前,ofo小黄车低调取消大部分城市信用免押金政策,用户在使用小黄车之前要先充值95元。这样一来,不少用户可能会选择主动放弃ofo。这次又加入了开锁之前要先看5秒广告才可以骑车方式,可能会再次失去更多用户。
从ofo的种种举动可以看出,他们确实很缺钱,而且最近ofo在海外市场的运营也受阻,大面积的撤退,留在外海的小黄车也只能变成一堆破铜烂铁。在不少外界人士看来,被滴滴收购或许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但是ofo的创始人戴威态度也一直很强硬。他在今年5月份第一次面临收购传闻的时候就表示ofo会在未来继续保持独立发展,并且号召公司员工“战斗到底”。
这场收购大战已经持续快半年了,从最开始ofo员工还能保持一枪热血,到现在他们都希望这件事尽快尘埃落定。就算ofo继续苦苦支撑,但是在面对资金充足的摩拜,他们又还能像以前一样保持竞争力吗?一旦各大共享单车品牌又开始打价格战,ofo又还能坚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