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香港恒生指数发布公告,联想集团将从香港恒生指数中被剔除,石药集团加入。变动将于6月4日起生效。联想这不是第一次被踢出恒生指数了,曾经那么辉煌,牌子已经打的很响的一个企业就这样走向了落寞。为什么联想会走到如今这种地步呢?下面就随编者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得知道联想现在所处的境地是怎样。
联想这品牌估计大家都挺熟悉,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值,亦或者在科技行业以前的排位情况(联想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二,仅次于三星)。现在的联想呢?一方面被踢出了恒生指数,另一方面,联想股价从2013年3月纳入恒指以来已经下跌了56%,联想在港股的市值也仅700亿元港币,表明投资人对其未来市场前景和价值的认可并不高。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联想这般境地呢?
在聊联想的落寞时,我们不妨拿近几年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都高歌猛进的华为来做一下对比,大家或许就能够更清晰明了的看清楚联想为啥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有分析认为,联想与华为差距的关键是二者的核心研发能力。联想10年来的研发投入累计44.05亿美元,不及华为去年一年的研发支出(90.47美元,占其销售收入的15%)。
联想虽然品类繁多,然而品牌定位却不清晰,相比而言,华为则有着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华为、荣耀)。以联想整合失败的Moto为例,有昂贵到5000元的moto x,也有贱卖到几百元的moto g,更有取了中文名字却让人笑掉大牙的moto x(中文名"极"),被调侃为"x(差)极了"。其二,联想盲目跟风互联网和电商化运营,打烂了原有线下渠道,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三,联想收购IBM和摩托罗拉,是想帮助自己打开欧美市场的大门,结果并未达成初心,却搞砸了IBM原有的好名声。而对于让联想后来痛心疾首的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其失败的整合更是导致联想如今巨亏的主因之一。
上面讲到联想跟风电商化运营和联想收购IBM和摩托罗拉,其实都可以归结为联想战略布局的失误,总得来看,联想战略布局的失误,在笔者看来,起码有四点的战略失误:
一、没有实现从PC向移动终端的转型
这个就不用更多说了,现在回过头去看的话,联想跟风电商化运营和联想收购IBM和摩托罗拉,就是从PC短转型到移动端失败。
二、没有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的转型
联想虽然在PC制造产业上仍然是霸主地位,但毕竟是过气产业。很多昔日的王者都选择退出市场进行产业升级,比如Thinkpad就是IBM退出后转给联想的,而IBM专业做更有前途的软件和服务去了。虽然现在IBM也在新时期遇到了一些挑战,但不可否认当时其转型是非常成功的。
三、没有实现从工业品牌向消费品牌的转型
这一点可以参考第一点,PC端的本质还是工业品牌,也就是说,联想没有把在PC业务上的成功经验,直接复制应用到了手机业务上来。
四、没有实现从营销到技术驱动的转型
这一点从华为跟联想的研发差距就可以很好的验证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