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的老工业基地,宝山这些年一直盘活工业用地,促进经济发展,而为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激活产业动能,今日上午投资总额达298亿元、建设占地2950亩的37个重大产业项目在宝山集中开工和启动。下面就随编者详细了解一下!
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产业园……28日上午集中开工和启动的这37个项目,分布于宝山“一带三线五园”产业区域内。其中,邮轮滨江带1个项目,总投资约为15亿元。轨交1号线创新带3个项目,总投资约为7.6亿元。轨交3号线创业带4个项目,总投资约为49.7亿元。轨交7号线创意带7个项目,总投资约为45.2亿元。两个市级工业园区中,宝山工业园区5个项目,总投资约为30.9亿元。宝山城市工业园区5个项目,总投资约为31.1亿元。同时,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有6个项目,总投资约为23.1亿元。月杨工业园区有6个项目,总投资约为95.4亿元。
宝山作为上海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因发展动力不足,一些企业搁浅不前,一些优质企业却受到“土地短缺”的掣肘,导致宝山区域内存在大量低效工业用地。为清理“闲置土地”,完成新老动能顺利转换,在大调研工作中,宝山区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全区闲置土地、低效企业作出详细梳理,因地制宜制定处置方案,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其中,即将签约的华域汽车项目,采取先将土地收储,再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实现存量提升;鑫燕隆项目用地的前身是某玻璃公司,不但产能低下,厂区排放的刺鼻气味和污水也让周边居民深受其扰,经有关部门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据介绍,宝山区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去年,宝山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9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十三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1600亿元。“成功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重大项目,探索走出一条区企合作、互惠共赢的新路,注重盘活存量资源、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宝山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山科创存在着区位优势突出、产业调整适应发展态势、团队视野和心胸宽广、从硬件到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等几大有利条件,得以吸引来众多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宝山。对此,招商局、鑫燕隆汽车等早已落户宝山的企业相关负责人感同身受,纷纷坦言发展空间优势、人力资源成本优势都是企业最为看重并最终牵手宝山共建产业发展平台的原因所在。
近年来,宝山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逐步建立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1+4+4”现代化产业体系。“1”是指邮轮经济特色产业,两个“4”即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等四大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平台经济、软件信息与大数据服务业、建筑科技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
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宝山提出33项主要指标:围绕打造宝山服务品牌,提出企业挂牌上市数、服务业载体单位面积产出提高率、非房产区级税收提高等19项指标;围绕打造宝山制造品牌,提出工业销售产值、产业用地产出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等9项指标;围绕打造宝山文化品牌,提出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文创类中国名牌个数、文创大师工作室引进培育等3项指标;围绕打造宝山购物品牌,提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综合增长率等2项指标。
宝山区领导表示,将以此次集中启动的37个项目为契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上海两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锁定目标抓项目建设投产,打造精品工程;开拓创新抓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宝山制造新品牌、新形象;深化改革抓优化营商环境,放大邮轮经济、机器人等产业扶持政策的效应,加大对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支持,对优质项目采取“一企一策”,优先安排产业用地,给予专项资助和人才激励政策,为企业重点人才在住房、医疗、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将坚定不移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不见面审批”和“一次上门”全覆盖,不断建设智慧政府、高效政府、服务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