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贸易摩擦正闹得愈演愈烈,而在这个时候富士康却顶风闯进美国收购贝尔金,就在本月26日,富士康旗下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鸿腾精密)以8.66亿美元(约54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美国企业贝尔金,最终协议还有待美国相关部门批准。
贝尔金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成立至今已有35年,主要生产各种计算机和手机周边外设设备,例如无线充电器、笔记本dock和手机壳等。2013年,贝尔金收购了家用路由器企业Linksys。除此之外还运营着一个名为Wemo的智能家居系统,曾两度被美国 “ 企业 ” 杂志 (Inc. Magazine) 列为美国 500 家发展最快的私有企业之一。
虽然特朗普政府一向对海外收购美国企业持谨慎态度,但这次情况还是有些不大一样。一是8.66亿美元的数额并不算大,二是富士康计划要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厂或许打动了美国政府。
如今,富士康收购贝尔金成功在即,摆脱“代工厂”标签的意图愈发迫切。就在3月初,富士康的另一家子公司富士康工业科技互联网公司成功在A股闪电上市。招股书中称,融资计划之一是为了转型。
如何转型?一边上市筹资,一边买买买成其主要手段。
2018年3月8日,富士康战将之一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IPO发审通过,36天闪电上市的速度令众人咋舌。这一进展,堪称富士康转型之路的一大步。
早在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公布上市计划之初,郭台铭就发表言论称,上市会推动集团加速转型成为大数据导向、AI分析驱动以及机器人运作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企业。
根据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上市招股书显示,富士康所募集资金主要聚焦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 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八个部分进行投资。其中在前六大技术层面的投资为150.5亿元,占比为57%,智能制造方面投资122亿元,占比43%。
往前追溯到2016年4月,富士康斥资3890亿日元( 约230亿人民币)收购“液晶之父”夏普66%的股份,就是之前一直在消费电子后方运作的富士康试图走向台前的第一次试水。一个月后,富士康又以3.3亿美元取得诺基亚功能机业务。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原董事长童文欣称,这个交易案是富智康收购微软手机业务的制造、销售和分销部门,为富士康转型服务科技公司铺路。
此次收购贝尔金的鸿腾精密主要从事各种光机电整合连接器、天线、声学元件及其线缆与线缆装配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亚洲、北美、南美和欧洲设有据点。但是大部分产品并不针对普通消费者。
2017年7月,鸿腾精密在香港挂牌后,成为富士康旗下继富智康、云智汇科技、讯智海后第四家在香港挂牌的子公司,统称为苹果概念股。据经济日报报道,鸿腾精密超额认购2.39倍,吸引资金约25.39亿港币(约20亿人民币)。
2018年3月,媒体报道称富士康意图重拾东芝PC,借助夏普继续谋求收购。一年之前,就有报道称富士康意在将夏普液晶面板制造与东芝的笔记本品牌相结合,但迟迟没有结果。如果收购成功,富士康转型之路可谓顺风顺水,郭台铭此时的心情也将如沐春风。
富士康的转型之路的确迫在眉睫。
根据2018年1月富士康提交给台湾证券交易所的文件显示,2017年公司营收为4.7万亿台币(约合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8%。但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9月底,富士康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9%,为9年来的最大降幅。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逆袭,一些分析师认为,关键在于iPhone X推迟到11月上市助了富士康营收一臂之力。从富士康的文件上看,第四季度营收为6751亿台币(约合14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2%。
2016年也是相似的情形。富士康2016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687.7亿台币(约合148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的529.3亿台币同比增长30%,也结束了当年连续四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彼时有分析师称,富士康第四季度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稳定的iPhone 7订单量。
富士康对苹果手机的依赖性显得有些太强了,这无疑成为一个尴尬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的Buy and Sell 模式不仅受客户影响,行业波动、电子产业、原材料等因素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在2月份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谋求上市时,公布的上市招股书中也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