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年届90岁的李嘉诚宣布退休,即日起由长子李泽钜接,而早在2012年5月26日,李嘉诚就其财产分配结果给出了答案。 李嘉诚将旗下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份、超过35%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全部交与李泽钜管理。对于李泽楷,李嘉诚笑着说:“我会全力帮助他收购心仪的公司、拓展新业务,资助金额会是他所拥有的资产的数倍。”
那么,李嘉诚为什么选择李泽钜作为接班人,而李泽楷作为企业创始人呢?
首先:我认为是继承人的历史问题。
一直以来,继承人都是长子为主,一间公司的总负责人也就一个,如果让两个儿子都同时在企业内部拥有极大的权利,很容易造成斗争,这个并不利于集团的发展。
第二:个性问题
从小以来李泽楷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14岁那年, 李嘉诚把他送到美国加州读书,希望他与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李泽钜有个照应。到美国后,就像放猴归山,李嘉诚管不了他了。他独自到处游历,不仅和哥哥甚少来往,还执拗地不愿意用父亲打在账户的钱,反而到麦当劳卖汉堡,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赚取生活费。
而大哥李泽钜,则是从小按照安排,通过教育,一步一步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稳健的人,所以李嘉诚选择李泽钜作为接班人,也有这种原因吧。虽然一代商界奇人、天之骄子的李嘉诚就这样卸下重担,从此淡出我们的视野。然而,他带给我们的影响却依然渗透在我们生活中。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搭建了一个庞大的零售帝国。
一、收购屈臣氏,扩张发力内地
现如今屈臣氏充斥着我们的大街小巷,我们对他们并不陌生。而早在屈臣氏进军大陆之前,就早已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在香港这座城市密度最高的城市,已布局大大小小超过200间门店。自1963年完成收购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扩张和经营,屈臣氏已完成了在香港的布局,接着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改革开放不久的大陆市场。
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分店,而后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的消费体验,到2005年以扩张至100家店。已初步完成在一线城市的布局,同时,延伸范围至二、三线城市,到2011年已完成内地1000店的目标。
二、开发酒业
香港作为亚洲葡萄酒贸易的中心之一,其市场潜力自然是无穷的,以李嘉诚敏锐的商业眼光,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商机。目前,屈臣氏酒窖在香港已有30家左右的门店,大约2000多种类,采购于20多个国家,目标精准定位为香港的中产阶级。
三、布局智能数码家电行业
说起智能手机,特别是Iphone的普及,我们不得不提到“港行”,它一度被定义为“低价好货”。
香港数码家电行业的主要领军人物就是李嘉诚,其旗下的“丰泽电器”已遍布香港各大小地区,成为首屈一指的家电销售领头羊。其知名度与传播度及口碑在香港来说已不做第二人想。时至今日,丰泽电器仍然主导了香港数码家电行业的主要市场。
四、布局超市业务
百佳超市作为李嘉诚旗下知名度仅次于屈臣氏的零售业态,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了在大陆的布局,需知这可比诸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外资超市要早了近10年的时间。这是何等的商业敏锐和嗅觉,其眼光的前瞻和狠辣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尽管随着外资超市的进一步涌入大陆,百佳超市已大不如前。可在这10年的黄金期,百佳超市可谓一枝独秀,李嘉诚自然也是赚得盆满钵肥。
李嘉诚凭着他天生的商人嗅觉,总是能快速抓住最好的商机,以最好的时间,最适当的方式进入,总是能快人一步敏锐地抓住一瞬而逝的机会。由此,一步一步打造现在我们所见的庞大的零售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