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经济最活跃的板块之一,滨海新区正强势地推进“千亿产业带、百亿企业群”的打造。今年,滨海新区还在继续全力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继续做大规模的同时实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硅橡胶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胶炉正源源不断地出胶。车间主任王新良告诉记者,有机硅应用范围广泛,最初作为军工产品,后来由于良好的性能被逐渐运用到了民用领域,比如日常使用的润肤露、洗发水、婴儿奶嘴、密封剂里面都有有机硅的运用。目前,合盛硅业的有机硅生产规模排名全国前三,去年年底企业又成功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彭金鑫表示,上市后,企业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回暖,化工产品价格明显提升,这给新区不少企业产能的充分释放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抢抓机遇,新区企业也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
去年,嘉兴石化实现年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15%。随着新生产线的上马,企业的发展还将大大提速。去年12月,企业投入32亿元的二期主装置正式投入使用。
“新装置投入使用后,2018年我们的产量将达到320万吨,总产值预计达到200亿元,全国可排前3名。”嘉兴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炜告诉记者,该装置采用了国际最先进技术,排污比值仅为过去的四分之一,能耗也大幅缩减。预计2018年,企业不仅能做到“不用电”,还能每小时向外输电2万度。
一批骨干企业的强劲表现,成为拉动滨海新区规上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生产持续走强、效益快速增长、投资增势强劲、招商稳中有进’的特点。”市滨海办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新区工业一直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不仅化工行业快速增长,而且非化行业也增长稳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支撑有效投资较快增长,为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市滨海办和新区的各个开发主体铆足了劲,开启新一轮奋斗。
今年,独山港镇提出实施经济创新、环境整治、民生共享、铁军打造“四大工程”,加快打造经济发展强劲增长极。突出接轨上海首位战略,发挥连沪临港优势,招大引强;推进平湖国际医学产业园建设,加强与在沪协会、商会、园区、科研院所等的跨区域交流合作;高标准建设浙沪新材料产业园,推动园区优质产业项目落地。该镇还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海上风电、独山能源、杭嘉鑫清洁能源等重特大项目,积极发展“四新”经济,加快传统产业科技创新和股改上市力度。
市滨海办则将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内产业发展的统筹,以全面实施工业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抓手,促进投资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大宗商品交易等新兴产业发展。
在抓重大项目方面,除了继续推进班子领导联挂项目之外,今年市滨海办还将在大力加强产业协调、严把准入门槛、推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强化对产业项目、城市化项目的支持服务。“重点抓好列入省重点的项目和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实,关注推进卫星能源、嘉兴石化、香港飞瑞、上海凯赛、新凤鸣等大项目建设。”市滨海办产业发展处负责人表示。
“当前滨海新区已经进入发展的新时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迎来了弯道超车、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机遇,多措并举推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市滨海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