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区新闻>顺风也向资本妥协了,那些坚称不上市的企业还会坚持吗?
我要发布 我要推广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自建厂房厂房出租厂房租赁工业厂房工业厂房购买厂房结构厂房结构厂房出租厂房厂房出售厂房出售厂房设计出租厂房厂房验收洁净厂房厂房造价独院厂房厂房转让厂房租金厂房招租丙类厂房厂房拆迁园区厂房二手厂房净化厂房厂房规范简易厂房办公厂房厂房结构求租厂房
相关推荐
顺风也向资本妥协了,那些坚称不上市的企业还会坚持吗?
发布日期: 2017-11-02     查看:4375

顺风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在日益庞大的网购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此前的顺丰大家可能都有所听闻其坚决不上市,不过最终这个坚称不上市的顺丰最终还是妥协了,那么诸如老干妈等这些坚称不上市的企业最终也会妥协吗?

一直坚持不上市的顺丰,终于向资本市场妥协了。5月23日中午,鼎泰新材在深交所公告称,顺丰将借壳鼎泰新材A股上市。

「 王卫曾言:顺丰不为钱上市 」

众所周知,王卫一直为人低调神秘,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许多同行也表示“看不懂他”,视他为“神一样的存在”。行业里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王卫吃个饭”,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也在找寻王卫,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为1000万美元。

王卫也曾表达了顺丰不上市的原因,“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2010年,阿里、海航、IDG、联想纷纷表露出对快递企业的“爱意”,更是通过频繁的“交往”希望得以“有情人终成眷属”。3月,阿里参股星晨急便;5月,海航与天天快递喜结连理;次年,复星与韵达又传出佳音。

快递行业的竞争本十分激烈,随着风投入股,竞争和风险还是并存的。所以,风投公司更愿意与顺丰、“四通一达”这样的佼佼者“联姻”。作为民营快递公司,之所以愿意套上资本的束缚,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缺钱,有了资本便可以继续扩展业务,更会提高上市的速度。对于快递公司而言,上市还是一块未曾被踏入任何脚步的土地,这块土地像宝藏一样吸引着众多快递公司,铸就他们的“淘金梦”。

顺丰也许很有钱,但顺丰花钱的速度和数量也是其他民营快递公司所无法比拟的。其实,早些年就有很多PE和VC向顺丰“示好”,但王卫始终不想过那种被股东束缚的生活,更不喜欢被任何资本左右其思想和作为。在谈及到IPO的话题时,王卫曾坦言:“成为上市公司后,你的每一笔投入,都要向股东交代,说服他们这笔投入是有利可图的,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利润的,要有业绩出来,这个我恐怕做不到,我真的没有办法保证对未来的战略性投入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不能保证我不会失败,这也违背了我做企业的精神。”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这么一群企业,他们坚持不上市,却能做到行业第一,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名望。例如,华为、老干妈、娃哈哈、方太等。现在顺丰提前妥协了,华为、老干妈、娃哈哈、方太等一大批坚持不上市的企业还能坚持多久?

这些“大牛”企业对上市和资本说不

相信关注华为的人都听说过这么一段奇闻异事。

很多企业家眼里的“大财神”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 罗奇曾经在任正非这里吃了“闭门羹”。

几年前,斯蒂芬• 罗奇曾经率领一个机构投资团队访问华为总部,任正非却没有亲自出面,只派了当时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费敏接待。事后,罗奇有些失望地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对此,据《人民网》报道,任正非却不在意的说,“他罗奇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他带来机构投资者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我是卖设备的,就要找到买设备的人……”

对于华为坚持不上市,任正非说,“华为真正需要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本,唯有客户才是华为持续走向成功的根本”。

华为之外,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方太创始人茅忠群也认为自己的公司没必要上市。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认为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业,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我打下的江山,我就把它做好,做专做精,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情。凭自己真本事做些事情,这样活得才有意义。自己打下一片天,我觉得才是真本事,才有意义。”

娃哈哈宗庆后认为,用资本的钱,他心理没底。“人家说我们比较傻,不会用银行的钱。我想还是稳定点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们坚决不做心里没底的事。”

方太创始人茅忠群一直加持“三不原则”: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欺骗。茅忠群说:“有些上市企业走进了单纯追求利润的不良怪圈,上市反倒会被股东施加压力,首要任务变成了一味追求利润规模,这与方太做高端品牌的梦想会有冲突。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不是用规模利润来决定的。”

不过话说回来了,顺丰创始人王卫也曾经信誓旦旦的说,“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顺丰要上市会不会成为一粒多米诺骨牌,引发此前拒绝上市公司准备IPO的连锁反应?我们用数据说话,先看看这些公司目前缺钱吗?

华为、老干妈、娃哈哈们现在缺钱吗?

先看华为。据华为2015年全年财报显示:2015年华为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这样说,你可能没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2015全欧洲电信巨头爱立信全年销售额290.3亿美元,净利润16.1亿美元。这样看来,华为2015年的净利润是爱立信的三倍多。

再看老干妈。1997年老干妈成立;1998年老干妈产值5014万元;2013年,老干妈产值达到37.2亿元。2014年年销售额突破40亿。现在老干妈已经打开国际市场。有外媒报道,老干妈在国外市场成了奢侈品,原本北美华人超市中的老干妈售价2美元,但在亚马逊等网站上可以卖到10多美元。

此外,据工商资料显示,老干妈的股东结构极其简单,只有陶华碧与其两个儿子。其中,陶华碧持有的股份仅占1%的比例,大儿子李贵山持有49%,小儿子李辉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

娃哈哈呢?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娃哈哈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36亿元,同比下滑了5%。2013年原本内部定的销售任务是800亿元,结果只完成783亿元。2014年,娃哈哈年度目标是实现销售额1023亿元,但最终只完成728亿元,业绩同比下滑7%。而在2016年的销售工作会议上,娃哈哈一口气推出十款新品,却并未提及任何关于2015年营收的具体数字。

娃哈哈销售额的下滑,更多的是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事实上,可口可乐、康师傅等食品饮料行业巨头,近几年的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来源:企业林 发布人:企业林 标签: 上海企业园区 江苏企业园区 浙江企业园区

温馨提示: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