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企业下面的员工越来越沉默,而这种现象如果发生了,那么企业家们就要注意了,这种情况将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应该怎么做。
德国西门子有句名言:“只要管理层能知道员工怎么想,那就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往往那些能够留住优秀员工的公司,基本上都做到了一点:让员工尽可能的参与进来。开诚布公的告诉员工你的决策、决策的原因,沟通公司的重要信息,充分授权、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别让你的员工无所事事,只能在沉默中退出。
一、员工沉默的释义
1、当员工有能力改进当前组织状况时却保留了对组织环境在行为、认知或情感上的评价,没有把这种真实感受报告给自己认为能作出改变或矫正的人;
2、公司管理、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薪酬待遇等员工不认同,但没想过要去改变,默默承受、
3、沟通不畅,员工之间协调交接不顺利,明明向上级反馈解决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员工们选择沉默。
二、造成员工沉默的因素
1、管理者
如果一个企业集体失声,非常沉默,那么管理者肯定要负主要责任。管理者是否把自己包装的高高在上?是否有意无意拉开和员工距离?又或者在日常会议中口若悬河,不给员工发声的机会?亦或是抢夺员工的功劳,不给优秀员工进行表彰?这些行为,都会造成企业员工的沉默和离职,而往往沉默正是离职的前兆。
在好的企业里,那些富有远见和洞察力的管理者往往能够引谏入流,能够吸收员工的局部、片面的意见反馈,从而确保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全面、真实让企业管理决策建立在最优化的信息基础上。
如果一旦管理者在企业中营造除了“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不要多嘴”的氛围,久而久之,员工就不会在关心企业的发展,转而高强紧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要从企业文化的层面来看,比如说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造成员工喜欢沉默,鼓励员工闷头做事,不要想不要思考,那么整体沉默的局面是必然的。有些员工也有可能是发现自己独立于群体之外,跟随大流保持沉默姿态,以便和其他人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己是正确的,他们也不会说出来。企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慢慢的死掉了。
3、个人因素
比如多数员工性格内向、没有自信、沟通障碍等,这些就需要领导者跟员工一对一的沟通交流了,通常长时间的相互了解来慢慢调节。
三、如何打破员工沉默,激发他们的激情
1、营造积极氛围,倾听员工声音
一个企业就如同一个国家体制一样,要有决策者,但也需要聆听不同的声音。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就是有了不同的意见才能够知道自己的的决策是不是正确的。管理者在公司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应当欢迎员工参与,建立公平公正的反馈机制,认真考虑各方面意见。
2、鼓励参与部门规划与决策
鼓励员工参与部门决策,形式上可以采用部门会议或者内部讨论,也可以是一对一的交流,这样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对于有助于促进部门工作的建议,要坚决予以实施。试想如果员工一再提出合理建议而管理者只是流于形式上的认同,那么将会极大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3、重建激励机制,让员工“爽”起来
除了尊重员工意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外,还需要从激励机制入手。这样做主要是让员工在“钱”上爽起来。还可以将员工在部门规划与决策中所起的作用与所提出的建议纳入对员工的综合考核之中,优秀者给予奖励,同时也可以将之作为员工晋升的一个衡量因素。
总之,公司是由人组成的群体,太过于沉默就会失去了生气和积极性,这样的企业是无法取得长远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