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文化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文化部于2007年启动了国家文化工业示范园区评比命名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0家国家级文化工业示范园区、10家国家级文化工业试验园区。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关于加强文化工业园区规范引导的要求,严格认定尺度,建立退出机制,进一步引导国家级文化工业园区凸起主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进级,去年,文化部进一步完善国家级文化工业示范园区的评比命名机制,由以往的直接命名改为创建方式,对符合前提的文化工业园区先给予创建资格,三年创建期满验收合格的,再命名为国家级文化工业示范园区。
经地市级人民政府申报、省级文化部分审核报送、省级人民政府推荐,此次全国共有33个园区申请创建国家级文化工业示范园区。为加强对园区创建工作的规范引导,进步入围园区质量,此次文化部制定了严格的评审尺度和程序,严把进口关,从政治导向、发展基础、政府支持力度、创建规划等方面临园区进行全面评价。经由合规性审查、现场答辩、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程序的层层筛选和多轮论证,终极10家园区获得第一批国家级文化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其中,有2家国家级文化工业试验园区此次成功进入创建资格名单。
10家获得创建资格的园区中,东、中、西部地区各3家,东北地区1家,区域布局相对均衡。在园区主要发展的行业种别上,既涵盖创意设计、动周游戏、数字文化等新兴业态,也有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娱乐等传统业态转型进级。在园区发展方向上,有的园区鼎力推进文化工业与科技等相关工业融合,也有的专注于发展特色文化工业。在发展模式上,涵盖了政府为主、企业为主、政府企业合作等多种开发建设模式。
下一步,文化部将不断完善相关轨制和指标体系,加强指导治理,引导获得第一批创建资格的10家园区进一步晋升示范性和影响力,打造成为创意孵化、科技立异、工业发展的高地和区域文化工业发展新引擎,力争三年创建期满后交出一张靓丽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