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参照各地经验,结合工业园区发展实际,对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投融资服务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在全面、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和企业需求,对现有《关于鼓励投融资发展暂行办法》、《鼓励企业进入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暂行办法》等进行增补和完善,特别是要加大对海内外一流投融资机构入驻工业园区、各种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上市及上市公司对外吞并重组,以及吸引高端投融资人才等方面的搀扶力度,促进工业园区投融资服务业的发展繁荣。同时,要对政策执行的流程予以优化,进步工作效能,增强政策激励效应。
2.加快融资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工业园区投融资服务网站,为投融资供需双方汇集、收拾整顿、提供高质量信息,妥善解决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信息分歧错误称题目;促进工业园区金融、投资、担保、保险业协会等一批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的形成和发育,在管委会引导、匡助下,使其成为自主、自为、自律的行业组织,成为工业园区汇集投融资服务信息的平台、企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联系国内外各类投融资市场的网络。
施展管委会的政府协调职能,联系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等投融资服务治理机构,建立与投融资服务企业间的按期联系轨制,促进专业法律、政策的学习、业务立异的研究和经验交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域内外主流媒体,采取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开展融资环境大宣传流动,使工业园区的各项搀扶政策为社会所熟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加快基础举措措施及园区建设的市场化进程
稳步开放基础举措措施建设项目投资、建设、治理和运营市场,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金采取融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介入基础举措措施建设,形成多元投资结构。政府逐步退出高速公路、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性基础举措措施领域的项目投资,转而通过市场选择投资主体,通过政府授权特许经营,以BT、BOT、TOT等方式向社会开放。
同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基础举措措施项目经营权收益权项目的有偿转让。政府通过规范的轨制设计,授权项目主管单位以基础举措措施项目收益权作为质押,获取新的建设资金,用于对社会公家提供服务的供水排水、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桥梁道路、公共交通等公共基础举措措施建设。
同时对长东北高科技企业孵化园、长德产业园、长东北城市森林公园、文化旅游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和功能性园区,加快引进投资主体,主要采取园区外包模式开发建设,落实投资、产值、税收等指标,按照园区规划,由市场主体进行征地、拆迁、招商、建设项目、发展工业,管委会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再直接投入。
4.组建高新建设团体
依托建设开发公司,组建高新建设团体,使之成为新的企业融资平台。
组建思路是:由建设开发公司、高新热力、市政、绿化四家公司组建新企业,以股权划拨或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组建后的新企业是团体公司。新企业组建后,通过管委会的政策搀扶和自我完善、发展,迅速晋升企业经营业绩,在时机成熟具备前提的情况下,吸纳社会资本进行融资。
5.加强对投融资的服务与监管
进一步打造服务型政府,致力于营造“法制、高效、透明、公正”的软环境。工商、税务等职权部分,要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简化手续,优化相关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进步工作效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灵活的方式,积极促成投融资合作。
总之,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一套加快金融市场发展的“组合拳”,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区域金融高地,形成区域金融品牌,为加快长区域开放开发、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上海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