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已经画出“2035版”新时空版图,两小时畅行全省,半日通达全国,一日联通全球。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呼之欲出,高品质的交通运输服务,必将给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下面就随厂房出租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利用低成本水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势。不久前,记者在位于常熟市梅李镇的常熟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发现,该企业紧靠常浒河,河水直通长江。龙腾特种钢副总徐胜说,货物进出基本依赖水运,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因此要低很多。
江苏河渠纵横,水网稠密,沿河沿江产业布局丰富。
尽管水运能显著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不过,无锡一位企业家说,目前苏南地区仍有大量集装箱“压”在公路上,水运集装箱运输占比过小,和欧洲水运相比,优势发挥还有较大差距。欧洲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约1/3的集装箱集疏运量由莱茵河流域的内河集装箱运输完成。
江苏作为发达经济体及制造业大省,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集装箱货源。反过来,水运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会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近年来江苏许多企业倾向“弃陆从水”。淮安盐化新材料企业考虑货物运输速度要求不高,于是选择了内河集装箱运输。有企业乐观预期,此举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前景看好。
虽然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但江苏80%的外贸集装箱需通过省外港口出海,集装箱远洋航线严重缺乏,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集装箱大多穿境而过。
江苏铁路运量占全省货运量不足3%。倘若铁路和水运承担更多货运,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综合测算,目前我国多式联运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节约成本支出1000亿元左右。
当前,提升江苏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物流成本若要进一步降低,关键在于水陆衔接,水路、公路、铁路能够形成枢纽。
所有的一切,对交通运输条件提出挑战。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意味着将来更多企业可以把物流目光向更低成本转移。
太仓港疏港铁路建设就引起了企业界的关注。
苏南作为国际知名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国际、国内货物集散地,运输需求旺盛,许多货物要从太仓港进出。随着铁路、公路、水路等在港口联合成网,未来通过水路和铁路衔接,可实现苏南北至俄罗斯、南至东南亚、东往欧美、西达我国新疆,运出苏南乃至长三角制造业密集地区的电子产品、工业零配件等货物。
这一条条连接长三角地区与世界的国际联运物流大通道,会引导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对苏州乃至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单纯对运输企业来说,原来只做公路运输的,现在可以整合铁路、水路运输,产业链延伸了。”一位企业家兴奋地和记者讲述,空铁水公,全产业链运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局已开,这里面,有基础设施项目,有5G商机,有技术标准……商机极大,企业更容易和国际接轨,更容易做大做强!
发展新空间会被持续打开
江苏沿江沿海地区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冶金、石化、造船企业,70%以上的水泥、造纸企业,60%以上的电力企业和75%的省级以上开发区。
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毛雪强说,我省长江沿线港口受航道以及集装箱“集并能力”等限制,目前集装箱通过外贸内支线驳船在上海港集并,优势在于航线覆盖全球,劣势在于出货周期长,物流成本大于直接从江苏港口海船出货。
围绕打造江苏新出海口,通州湾海港建设在加快完善公铁水集疏运体系,只要破解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处于低水平状态的现实,把目前全省每年约1800万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的80%以上到上海等周边港口出海的局面扭转,对广大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泰州一家企业经营人员急切地说,通过水路或铁路把货物运到通州湾或太仓港直接出海,可以节省不少物流成本,这笔钱用于企业研发或拓展产业链更好,期待江苏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项目早日竣工。
综合交通发展促进运输结构的调整,蕴藏着无限发展空间。
通州湾出海口工程,既能解决出海问题,破解江海联运难题,还将带动一批产业发展。苏交科集团规划研究院顾叶华所长说,这有利于承接苏南高新产业链延伸,加速苏南优势资源向通州湾以及苏中、苏北地区辐射,支撑苏南地区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作共赢发展格局,辐射带动苏北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南通主城区产业、沿江产业向沿海集聚,促进全市生产力布局合理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通州湾新区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沿海新增长极。
按照“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推进,通州湾滨海新城建设已初具雏形。南通市发改委区域处副处长李长权说,通过攻坚大项目、集聚好项目、培育新项目,目前总投资53.7亿元的苏民新能源项目和总投资25亿元的道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已正式投产。总投资1380亿元的中天精品钢生产基地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00亿美元的台塑(通州湾)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已签订投资合作意向书。此外,台塑南亚电子新材料项目、华能通州湾综合能源基地项目等一批重特大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新产业会层出不穷
去年江苏全省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仅居全国第8位,60%的出境旅客、95%的国际货物需从上海等机场进出口,国际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开放强省建设。常州一家企业负责人感叹,“如果能在省内空运,省时省力省钱!”
连云港新机场、无锡硕放机场机坪扩建同时开工,禄口机场T1航站楼在加快扩建,淮安机场二期工程将全面投用,盐城机场跑道延长前期项目启动,徐州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加速……航空发展动作频频,让不少企业摩拳擦掌。
一位长期关注连云港发展的专家说,交通是引领,比如通过连云港新机场来聚产业、聚人气,加上化工产业逐步往沿海搬迁,生产力重新布局后,连云港完全可以后发先至。
去年以来,苏南硕放机场国际航线货邮吞吐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硕放机场承运锂电池货物等高端产业货品,直接服务于无锡,保障戴尔电脑、阿斯利康制药等国际高科技企业全球供应链平稳高效运行。
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峰说,一旦机场运力发展起来,国际航空货运能力跟上,将进一步降低时间成本、物流成本,支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撑江苏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更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
“这一轮交通规划发展,直奔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价值所在,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全面降本增效,将提升产业竞争力。交通区位优化将吸引产业落户、引导城市空间优化重构。”黎峰说。
网友“渔米乡民”说,交通是任何新技术最初、最广泛的体验者。纵观历史,任何技术革命,几乎都是先从交通开始的。江苏的交通工程追求“品质工程”,强调绿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品质工程本身就会帮助经济产业发展,能培育引领未来的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一批引领前沿技术的企业,产生众多配套企业,活跃产业生态链。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所延伸的产业体系,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会日渐凸显,相信未来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
建设交通强省,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为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提供了时机。江苏拥有较好的科技、人才和产业基础。交通行业大发展,与其他产业不断融合,“交通+”模式会积极促进新业态的产生和产业升级,交通建筑业、交通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交通关联服务业等多领域发力,大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和交通新材料、高端交通建筑业、现代物流业、智能化、数字化交通产业、综合交通产业园区、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放眼明天,新动能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