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短短3年时间,松江G60科创走廊实现三级跳,从1.0版本上升到3.0版本;从一个区的事,变成了涉及沪苏浙皖的区域大事;从一个城市的战略,上升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松江G60科创走廊“朋友圈”扩大的背后究竟发生着什么,下面就随松江厂房出租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G60科创走廊的“朋友圈”大了
2016年5月,松江率先提出沿G60高速公路40公里松江段两侧布局 “一廊九区”,助力“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转型。当时,G60科创走廊还只是松江区自己的事。去年7月12日,G60高速所串联起的上海、嘉兴、杭州三地的主要负责人,在沪签署《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由此将1.0版的G60松江科创走廊、嘉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三大科技创新集聚区联结在一起,升级为2.0版。
今年,随着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和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召开,长三角三省一市开始迈入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G60科创走廊也与沪苏湖合高铁相融合,成为覆盖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市的“一廊一核多城”创新区,升级为3.0版。
有一种速度叫“G60速度”。今年6月 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还在召开,刚刚扩容的G60科创走廊就进行了 “朋友圈”的首次聚会——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九城市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1个月后,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 (以下简称G60联席办)作为长三角区城合作办公室的分支机构,在松江区挂牌运行,由九城市派驻的平均年龄仅36岁的28名工作人员全部到岗。眼下,他们正在抓三件大事——全力筹备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峰会、组团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全面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
这个“朋友圈”的意义非同小可,其覆盖面积约7.62万平方公里,区域常住人口约4900万人,GDP总量约4.86万亿元,分别占长三角三省一市总量的21.2%、22.3%和24.9%。正如G60联席办主任高奕奕所言:“G60科创走廊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举足轻重,很多事情,在这里做成了,在整个长三角就有望复制推广。”
首张“一网通办”异地证照将发出
8月 9日,在听说九城市“一网通办”进入具体谋划阶段后,安徽宣城成为第一个来到G60联席办主动对接“一网通办”具体工作的城市。而来自浙江湖州的派驻人员立即打电话回去:“要说‘一网通办’,我们浙江湖州更有经验嘛,不能落在后面了。”
用“争先恐后”来形容G60联席办的工作状态,恐不为过。而前来对接的宣城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军向记者透露:“宣城准备在9月实现与上海相互发放全国首张异地企业注册登记证。”
“一网通办”是G60联席办当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据介绍,在总结沪苏浙皖所推行的“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经验基础上,G60科创走廊的“一网通办”将以跨城市证照审批办理为重点,旨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降低长三角区域制度性交易成本。
“对于‘一网通办’,虽然目前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不尽相同,但大家都很积极。”G60联席办常务副主任陆峰告诉记者,目前“一网通办”技术认证已通过,“第一步先实现两个城市之间的点对点发证,然后再向九城市的‘一网通办’推进。”据透露,根据计划,G60联席办最晚将于9月发出第一张异地证照,10月下旬建成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机制,“以前产业集群跨省市发展、企业跨省市投资审批办理的‘中梗阻’问题将获得一剂解药。”
产业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年底推出
不久前,松江“土生土长”的上市公司华铭智能因扩建需要,沿着G60高速,将生产制造环节挪至嘉兴平湖。2015年至2017年,松江区帮助企业迁至省外达54户,其中47户迁往苏浙皖。有企业走出去,也有企业走进来。2016年至今,松江区新增市场主体6万多家,其中来自苏浙皖的企业约占三分之一,出现了长三角城市合作分工,科创要素自由流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配置的好势头。
高奕奕说:“推进各地龙头企业在九城市进行一体化布局,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过去,企业转移多是自主行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现在,由G60联席办协调推动,政府搭建平台,可以让企业到更合适的地方扩大再生产,并享受到当地政府更好的服务。”
据透露,目前G60联席办产业组正在梳理各地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产业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从而为企业在长三角投资发展提供指导性产业地图,让企业减少盲目性,去最合适的地方布局,这一行动方案有望年底推出。